“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而言,民营企业是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力量。
企业好,产业好,长春才会好;企业强,产业强,长春才会强。
长春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超6万家,总量突破40万家。
数据喜人,但仍需加倍努力。
当前,长春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聚全市合力,奏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音。
完善工作机制 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今年,长春市将加快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常态化沟通、问题解决、运行监测、政策跟踪机制,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发挥好市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及时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齐抓共管、有序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市、县(市)区(开发区)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开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研座谈活动。联动市长公开电话、“万人驻(助)万企”平台、“政企直通车”等现有工作机制,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建立政策跟踪落实机制。学习发达地区经验,跟踪长春市现有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及时优化政策服务供给,为民营企业提供可感可及可得的政策支持。
破堵点疏难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民营企业而言须臾不可少。
今年,长春市将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高位统筹、深化改革,确保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有效提升营商环境质量。
依托惠企惠民政策直达平台,丰富“政策库”和“企业库”,推动条线政策由“广泛推送”向“精准推送”转变,推动40%以上政策服务事项实现“免申即享”。
健全新出台政策标准化上线机制,持续破解政策兑现体外循环、平台知晓率低、企业知晓率低等问题。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及时废止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条件和歧视性条款,确保各类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推动服务升维 进一步优化要素供给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化要素支持十分关键。长春市将聚焦民营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融资、人才用工、创新发展等关键问题,加大精准服务力度。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长春市将健全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和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加强各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
在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方面,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通渠道,搭建高端技能人才“引、育、培”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实施人才政策3.0版,下大力气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紧缺人才。
在加大科技投入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积极利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新建3个概念验证中心,完善30个中试基地、18个科技产业园区服务功能,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抓培育强主体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单元,培育企业主体是稳固经济发展根基、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
长春市全力支持民营头部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发挥百强民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支持长光卫星等重点民营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大力培育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施300家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加大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力度,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整合政策资源,支持重点民营企业“走出去”,带动整车及零部件、建材、机电、生物医药等重点产品出口。
举办重点展会,全方位为民营企业搭建资源对接、业务拓展平台。
除此之外,长春市将通过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讲好“长春故事”,打响“长商品牌”,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借风势,乘风起。在种种利好政策举措保驾护航之下,扎根长春这片发展沃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